第113章 江都血溅龙舟恨 辽东骨冷铁衣寒[第1页/共2页]
"大帅,高句丽标兵已窥得我军异动!"副将辛世雄的急报打断思路。于仲文望着墙上残旧的《辽东地形图》,手指在平壤城标记上逗留好久,俄然抓起令箭掷在地上:"传令,全军马上西撤!务必在立冬前度过辽水!"
撤退的号角比丧钟更凄惶。苏定方率部断后时,瞥见连绵数十里的步队中,伤病员被抛弃在雪地里的哀号此起彼伏。高句丽的轻骑如狼群尾随,不时有流箭掠过甚顶,射中扛着粮草的民夫。他亲手斩杀三名追兵后,发明身边的新兵眼中已无战意,只要绝望——那些十五六岁的少年,本该在田间牧马,现在却要埋骨他乡。
"校尉大人,"最年长的少年举起带血的牛皮,"这是阿兄的明光铠......他说打完仗就回家结婚......"苏定方别过脸去,不敢看少年眼中的火光——那本该是但愿,现在却成了绝望的灰烬。他解下腰间的水囊,放在少年脚边,回身时闻声身后传来抽泣,却毕竟没有转头。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行至辽东城下时,命人停驻祭旗。老将尉迟恭捧着酒坛,望着漫山遍野的白骨感慨:"此皆隋时遗骨也。"太宗天子身着素服,亲身用金爵斟酒,泼在乱葬岗上:"朕本日为父老雪耻,亦为忠魂安魄。"
"苏校尉,帅帐急召!"传令兵的铁哨穿通风雪,苏定方昂首,瞥见主帅于仲文的将旗在北风中蜷成一团,好似隋王朝现在的运势。踏入帐中,却见诸将面色如死,案上摆着半封烧焦的密信——信角残留的"江都"二字,让贰心中警铃高文。
"传旨,"他望着辽水方向,"将这些骸骨悉数以军礼安葬,立'忠烈祠',春秋享祭。"言罢,从袖中取出一卷旧书,恰是当年苏定方在涿郡城门题的《吊古疆场文》残稿,"苍苍蒸民,谁无父母......"笔迹虽已恍惚,却仍透着股铁血苦楚。
苏定方攥紧腰间刀柄,指节因用力泛白。他想起三年前在怀远镇,杨广曾亲手将御赐的锦袍披在他身上,笑称"朕观卿当为征辽首功"。现在那锦袍早已磨破,却还缝在贴身衣内,现在却要面对龙袍换贼旗的凶信。帐外俄然传来士卒哭号,本来是几个来自关中的兵卒得知故乡大乱,捧首痛哭。
渡辽以后,粮草耗尽的惨状更甚。苏定方在路边捡到半块硬饼,饼上还沾着草根,却闻声火线传来"人相食"的传闻。他偷偷将饼掰成碎末,混着雪水分给伤兵,本身却啃食树皮,直到满口溢血。行至医巫闾山时,军中已呈现逃兵,他受命追击时,却在山坳里发明一群饿得发昏的少年,怀里抱着阵亡兄长的铠甲,正用匕首割取皮甲上的牛皮充饥。
"陛下......遇弑了。"于仲文的声音比帐外的冰河更冷,这位曾破吐谷浑的名将,现在眼窝深陷如枯井,"宇文明及那贼子,已在江都称帝。"帐中死寂如坟,不知谁的佩刀"当啷"落地,惊起梁上几只冻僵的雀儿,扑棱着掉在火盆里,刹时化作焦黑。
喜好苏定方演义请大师保藏:苏定方演义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大业十四年三月,江都宫苑的琼花未谢,先被血雨渗入。宇文明及的叛军踹开显阳殿时,杨广正对着铜镜簪花——这位好以文人自居的帝王,临终前还固执于用孔雀翎羽装潢金冠。来护儿将军的钢刀砍断殿柱蟠龙时,溅起的木屑混着帝王血珠,正落在丹墀下《春江花月夜》的诗卷上,"玉树琼花"四字被染成暗红。
请收藏本站:m.kux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