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挽歌[第2页/共2页]
谢允正想着,一只雨花鸽蓦地停在了窗台上,冲他咕咕直叫。他取下信鸽所缚函件,见纸筒边刻了一个阴文“穆”字,便知又是穆离轩来信。
谢允怔怔地望着她,一时失神。
她轻巧地徒手断去封印,展开那卷宣纸,脸上渐渐闪现一抹了然神采。
斯人已逝,睹物伤怀,景虽还是,心中之恨却再难平复……
也唯有与他相处时,子歌方会展眉一笑,模糊当年无忧无虑的模样。为此,谢允便也忍住了他在院里随便攀树折花之举。
现在林宛一去,子歌又已成年,杨氏一族的命脉,便悉数握在她手中。谢允开初非常担忧,她性子虽如男儿,却毕竟还是过分年青,怕一时难以接受如此重担。但她经此变故以后,半月之间,像是脱胎换骨般,脾气大变,待人接物,皆更慎重。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一晃十年已逝,他本想远远守着她,安伴终老,却没推测造化弄人,她竟比本身先行一步。
谢允的目光追逐着远处花树下那抹小巧身影。白衣胜雪,长剑破风,时而轻巧如燕,点剑而起,时而骤如闪电,落叶纷崩。
“无妨,门生还未进屋,都在内里玩闹。”谢允收了手帕,将函件交予子歌,“昨夜刚收了一批天书,都在我房中,你且遣穆离隽来取便是了。”
中秋宴后不久,澄江王高湛便携南诏使团打道回京。离城前,穆离轩交给子歌一只雨花鸽,并让本身的弟弟穆离隽留下来保护她。
“但是京中景象有变?”他忍不住出声扣问。子歌将纸铺平,上有八字草书:年底京中,郡主招亲。
“幼女无知,惊扰了先生,还瞥包涵。”
“你可不准奉告轩哥哥……”他龇牙咧嘴地喊道。
想起这个名字,他痛苦地皱起眉,眼里模糊有了泪光。
东风十里焚毁,青鸾报也只得转上天下。赵月笙在城外不远找了一处田宅,安设坊中的歌姬乐工,而将来往信息的查阅堆积,皆定在了私塾中,由子歌调配。故她常日里除了练剑,多在房中措置各地来报,别的便是与远在京都的穆离轩手札来往。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她收了剑,冲他轻言两三句,他便乖乖地爬了下来,神情讪讪,被子歌抓住拧了拧耳朵。
“我怕他贪玩,把卷轴拆坏了,还是我本身来吧。”
私塾堂中此时已是人头济济,晨起的童生端坐于席间,手持书卷,点头晃脑地跟着先生读书,稚嫩的声音回荡于堂中。
十年……再过十年,存亡两茫茫,鬼域之下,她可还会等他?
她轻声道,清澈的眼中,模糊有一簇火光,灼灼燃起。
早课此时已近序幕,门生们见谢允并未出声,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那名领读的孺子战战兢兢地上前,却发明谢允已是泪湿青衣。
请收藏本站:m.kux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