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橇上的寒厥影[第1页/共16页]
“鹿茸尖得大雪封藏之气最纯。”他从青瓷罐中取出鹿茸粉,细致的粉末在瓷勺中聚成鹿首的表面,绒毛的显微布局在冰光下闪现出无数微孔,“大雪时节采收的鹿茸,尚未骨化的软骨尖含‘精血之芽’,”银刀轻挑粉末,竟在空中划出精血活动的轨迹,“您看这绒毛,每根都带着任脉的弧度,能把封藏的精血,顺着脾经导入瘀痕。”
“叶大夫!”他的嗓音带着破冰的畅快,拐杖在青石板上敲出清澈的响,“昨晚灸完关元,后半夜梦见在朝阳坡砍野桑,满山的附子都顶着‘胆巴点’,像小火炉似的,把冰窟里的寒气全逼到雪地里去了!”他摊开手掌,掌心的附子块足有拳头大小,大要的钉角在雪光下泛着乌金,竟与拐杖上的雕镂分毫不差。
药童端来的药碗里,鹿茸附子膏泛着温润的光,绒毛的微孔中悬浮着藐小的附子颗粒,如繁星装点夜空。叶承天将药膏敷在瘀痕,绒毛的走向与腰肌的纤维主动贴合,附子颗粒的温热在体温下悄悄震惊,竟收回纤细的“嗡嗡”声——那是草木精魂与人体气血的共振。
附子块与干姜炭:
药童抱来的陶瓮里,“大寒附子”裹着未化的冰碴——发展在背阴崖的附子,块根呈不法则心脏形,大要的瘤状崛起如心窍,附子瓣的裂隙间凝着冰晶,恰合“肾为水火之宅”的象数:“此附子冬至播种,大寒采收,得寒水之气最纯,”叶承天用银刀削去附子皮,暴露暗紫色的髓部,“外黑如坎水,内紫似离火,破阴回阳最速。”他俄然指向老樵夫的胸口,“您看这附子瓣,三瓣对应心肾脾,裂隙通任督二脉,恰是《本草汇言》‘回阳救逆第一要药’。”
当第一颗星子跃上云台峰顶,叶承天吹熄烛火,医馆堕入沉寂。唯有药园的附子与鹿茸仍在月光下轻颤,它们的精魂正顺着松针的头绪,渗入冻土深处——那是六合未眠的医者,在冗长的冬夜里,为人间悄悄筹办着开春的温热,让每个在极寒中陵夷的肾阳,都能闻声来自天然深处的回阳之声。
《附子固阳·脐火归元》
当老樵夫的身影消逝在雪雾深处,柴刀把上的附子皮仍在轻颤,钉角的微光与他手足的暖意相互照应,恍若草木的精魂早已融入他的骨肉。叶承天望着这幕,晓得在云台山的深处,另有无数附子在背阴崖发展,它们的皮纹将持续在极寒中磨炼,等着在某个需求的时候,化作保护手足的铠甲,续写人与天然的千年共振。
叶承天轻笑,指尖抚过附子块的纵纹:“您看这纹理,”深褐色的裂隙间凝着未褪的朱砂点,“是附子在背阴崖与寒冰对抗三年的印记。钉角刺破寒凝,纵纹导通经络,就像猎人在冰原凿出的通气孔。”他指向火塘中燃烧的附子饼——经酒炙的块根被制成薄饼,钉角的凸起在艾火中明显灭灭,如夜空中的北斗七星。
次日凌晨,老樵夫的指甲出现淡红,关元穴的冷硬感化作温润的柔韧。叶承天用附子块轻叩他的太溪穴,传来的震惊如冰层下的暗潮涌动:“您看这附子,”他举起煎过的块根,胆巴点的火核已融入表皮,“三蒸三晒后,把纯阳之气炼成了能屈能伸的绕指柔,”指尖划过附子瓣的裂隙,“既能破肾府的坚冰,又能护心阳的星火。”
“比及来年大寒,”叶承天望着药园的背阴崖,附子的块根在残雪下泛着乌光,“它们会攒足更烈的阳火,髓里的‘阳’字也会更敞亮。”老樵夫点点头,将那枚带“阳”字的附子谨慎收进棉袄内袋,块根的温热隔着布料渗向丹田,恍若山林在与他私语。
请收藏本站:m.kux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