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柴刀下的震颤手[第2页/共11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樵夫扛起柴刀时,藤条与刀柄摩擦收回的轻响,竟与他进山时踩过枯叶的声响节拍分歧。刀鞘上的铜环磕在门框上,惊起的山雀掠过药园,翅膀带起的风让天麻藤的卷须悄悄拍打他的手腕——那触感不是浅显的藤条,而是带着体温的药引,每个环纹都在与他的枢纽对话,每根绒毛都在承接六合的护佑。

当他回身踏入暮色,药园里的天麻苗正顶着箭杆般的花茎,朝着柴刀藤条的方向微微倾斜,仿佛在行目送礼。藤条上的第十三道环纹,现在正贴着他腕部的太渊穴,那边是肺经的原穴,竟与天麻藤吸纳云台地气的根须构成了奥妙的共振。远处的山涧传来溪流声,与藤条在晚风中的沙沙声交叉,恍若草木与人体的经络,在六合的暮色里完成了最后的药性通报。

“您看这‘风’字,”他用刀柄轻点纹路,晶点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横折钩对应钩藤的双环,撇捺藏着天麻箭的朴直,合起来恰是‘刚柔相济熄肝风’。”樵夫靠近细看,发明“风”字的起笔处刚好对着天麻的“肚脐眼”,仿佛这味药从破土那一刻起,就必定要在惊蛰的雷声里,为世人写下停歇内风的药方。

医案翻到末页,桑枝灸的记录旁,他特地绘了株新抽的桑枝——嫩枝上的叶芽苞着未展的嫩叶,节间间隔均等,好似人体肝经的循行节拍。阿林清算药材的响动从药柜深处传来,陶瓮开启时溢出的桑枝炭气味,与松脂灯的烟霭缠绕上升,在“通络”二字上方聚成小小的青灰色云团,“桑枝灸通的不是死络,”他笔尖轻点云团,“是借惊蛰的升发之气,让瘀滞的筋脉如老藤抽新芽般伸展。”

“惊则气乱,风动于肝。”叶承天指尖顺着他颤抖的前臂抚过,触到曲池穴处肌肉紧绷如弓弦,“《内经》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您这是春雷震惊少阳经,肝风夹痰上扰清空。”他回身从西墙药柜取下个青瓷罐,揭开时飘出陈大哥酒的醇香——内里泡着客岁霜降采的钩藤,弯钩状的茎枝在酒液里伸展如捕风的利爪,“您看这钩藤,特长在雷雨多发的山坳,弯钩能息肝风,就像您砍藤时要先牢固藤蔓,治风证得先抓住这‘动’的根由。”

医馆外的雷声垂垂往西麓退去,新抽的藤叶在风雨中沙沙作响,却不再让樵夫心惊。叶承天望着他袖口的葛藤汁液,俄然想起《本草拾遗》里“藤本多入肝,取其通络”的记录——这满山的藤蔓,原是六合给人筹办的治风灵药,就像惊蛰的雷声,既是惊醒草木的号角,也是提示世人养肝息风的警讯。当药罐“咕嘟”冒出第一缕白烟时,樵夫腕上的颤抖已止了七分,而窗外的云层里,正透出几缕阳光,照在他方才掉落的葛藤上,重生的卷须在光影中悄悄摇摆,好似肝经气血在药气的疏导下,重新找到了安宁的方向。

“再看这味天麻,”叶承天从竹匾里拈起块纺锤形的药材,大要的横环纹清楚如年轮,“生在雷雨后的腐殖土中,状似枯藤却能定风,《本经》称其‘主恶气,久服益力量’。”他将天麻靠近樵夫颤抖的指尖,药香混着松烟墨的沉郁,竟让那不受控的五指微微一滞,“您脉弦数如藤丝绷紧,恰是肝阳化风之象,比如山藤被雷火激了性,得用天麻的‘静’来制这‘动’。”


请收藏本站:m.kuxso.com

相关阅读: 千秋月落别楚将    娱乐圈bug    斗魔修仙    蹈虚    [综漫]女主她美貌如瓜    民国假淑媛[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