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缘起[第1页/共2页]
林如海看罢,心机一动。
盐铁两项专政,但是千古稳定的事理。
这海边连缀万亩的盐田,出盐了,供得上天下的食盐,不出盐了,天下的盐价都得长,随机是盐商高价出售、私盐横行、然后……很费事。
更有那海边的盐田,顿时就要晒出成盐了,卤池里满满的盐卤,被暴雨一冲,都流走了。
他虽不是知府,巡盐御史也不主管民情罹难造难,可自古制海盐只要两个别例,要么煮盐,要么晒盐。甚么体例也经不起连日的暴雨!
贾敏听此言感觉有理,也有些佩服:“老爷说的是。”
他对这文氏略知一二,这文四姐昔年也是王谢望族出身,家中世代行伍,固然不如贾家那般位列公侯,却也有真才实学。只是文四姐的这一代,人丁式微,只要一个女儿,更无子嗣,为了养得活便叫做‘肆姐’,留出三个挡煞的名额,厥后叫白了,就叫四姐。
哎哎,世上能教习技艺的女徒弟如何那么少呢!
三岁的黛玉只是个小小的人儿,更兼神采惨白,身子肥胖,正拿着帕子大哭:“爹爹,你瘦了好多!还黑了!”
贾敏细心考虑,忽的想起刚结婚时,夫君闲来无事也曾在花圃舞剑,许是这把。当下叫丫环抱着剑去问姥爷。
但黛玉的身子骨……学些摄生的拳法也是好的。
林如海笑答:“夫人且宽解,我那宝剑未曾见血,没甚么凶煞之气。固然是子不言怪力乱神,但用一柄老剑,压一压黛玉的命数,挡一挡冲煞之气,也许对她有好处。”
林府四下撒出人去,逢庙烧香,见观就拜,修桥补路,施粥舍饭。
说通缉犯——非职业采花贼文四姐,能够叛逃至姑苏一带,都城六扇门请各地衙门严加防备,切莫让姓文的再到手。
又过了些光阴,到了夏初,贾敏着人晾晒库房中的书画古籍,俄然看到一柄宝剑,上篆‘福如东海’四个字,看那穗子有些年初,剑也不甚出奇,却放在珍宝的架子上。
那女人被放归去以后,倒也未曾坏了名节,只是成了个笑柄,本来两个见面就要你死我活的女人却成了手帕交,干系再密切不过了。
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娶妻贾敏〈即贾母之女〉,生有一子,三岁时早夭;育有一女名叫黛玉(即林黛玉),伉俪爱之如掌上明珠。
文四姐幼年习武,父母前后去世以后,她尚未订婚,成了孤女又无族中长辈扶养,垂垂养成了古怪的性子,把父母遗产都捐了道观,命女羽士们日日为文家老爷太太祈福。
两家不堪其耻,报了官。外界才晓得,这两位大蜜斯被一个蒙面人捉去,逼迫着一个种菜养鸡,一个烧火做饭。这还罢了,还要每日同寝同食,夜里有老鼠,两位蜜斯吓得抱在一起尖叫,那蒙面人噱噱的怪笑,看的不亦乐乎。
当下就撒出人去,暗中寻觅排查,又按照文四姐的爱好和风俗,在几个处所设下埋伏。
开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大德,远迈前代,分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
林如海固然不是很懂文四姐的爱好,却也明白两点:第一,文四姐的武功高过许尚书和刘太傅的仆人护院。第二,她不坏女孩子的纯洁。
林如海细心策画了一番,女孩儿不能从内里礼聘徒弟,也不能从自家仆人护院里找人教习,不如本身先去学些五禽戏、太极拳一类慢吞吞的拳法,再渐渐的教给她,多活泛些也好。
请收藏本站:m.kux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