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最后的三国2:兴魏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0章 虎头蛇尾[第1页/共2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陆逊的主张获得了孙权的支撑,重修邾城加大武昌的防备纵深实在是和孙权一向秉承的守江必守淮的理念极其类似的,孙权为了拿下江淮之间的这片地盘,数度用兵,锲而不舍,还不就是为了加大建业的防备纵深吗?

孙权得知魏军主帅是司马懿以后,心中是愁闷之极,看来本身这一次判定真的出了题目,这帮魏人的心机真让人捉摸不透,在洛阳城里为了争权夺利,斗得是你死我活,但一到关头时候,倒是同仇敌忾,分歧对外。

驸马朱据道:“寿春、六安、弋阳皆久攻不克,现在司马懿率军来援,若魏人里应外合,我军难以抵敌,不如临时退兵,待再有机会时,再行出兵不迟。”

诸葛恪是诸葛瑾的宗子,自幼聪明过人,刚毅果劲,有神童之誉,在任左辅都尉的时候,就曾提出征讨丹阳山越人,征募其壮丁为兵。丹阳山越人民风彪悍,丹阳兵勇猛善战,天下闻名,世人皆觉得不成,独诸葛恪对峙以为可行。孙权从之,拜为丹阳太守,诸葛恪用了三年的时候,扫荡了全部丹阳郡,得十万山越公众归附,诸葛恪择其精干四万人编入军队,使吴军的战役力大为进步。

当时很多人对陆逊的行动不解,吴国具有长江天险,又何必辛辛苦苦地江北另立要塞,邾城背对长江,无险可御,仿佛并没有多少计谋代价。

孙权想不通,但究竟上,曹爽远没有他想的那么宽弘大量,高风亮节,之以是让司马懿领军,曹爽实属无法之举,毕竟宗室和亲信当中,能带兵兵戈的廖廖无几,曹爽才不得不让司马懿领军,倘若现在宗室当中有曹真、曹休那样能够独挡一面的大将,司马懿恐怕那儿风凉那儿呆着去了。

不然孙权在建业城歌舞升平,对岸魏号角鼓连天,这日子寝食难安啊。

邾城在长江之北,与西都武昌隔江遥遥相对,三国初立时,此城归属于魏国,魏国兵马隔江可望武昌,陆逊深觉得忧,吴赤乌二年,陆逊率军霸占邾城,大修重修,将邾城改革为江北的一座军事要塞,使魏人再不能等闲地饮马长江。

孙权一脸的阴沉,如果说这么些年来北伐一向难有建立,这些大臣的态度占有了很大身分,每次孙权起兵征讨,必有一堆大臣前找各种来由来劝谏,一旦战事倒霉,这些人又开端在孙权的耳边吹风,劝说孙权退兵罢战。

以是,孙权立即调集众将来商讨对策,想听听众将的定见,到底是该撤还是该战。

悠长以来,东吴的政治权势分为江东派和淮泗派两大派系,江东派以顾、陆、朱、张四大豪族为代表,而淮泗派则以张昭、周瑜、鲁肃、诸葛瑾、程普、吕蒙为代表,跟着周瑜吕蒙等人的前后病逝,江东的政治格式较着窜改了,固然淮泗派另有诸葛瑾、步骘等一些重臣犹在,但跟着顾雍担负丞相,陆逊拜为上大将军,文武枢首的位置皆为江东大族所执,江东派已然成一家独大之势。

孙权见状,面带忧色隧道:“元逊可有良策否?”

一时之间,孙权便又萌发了退意。

孙权想要坐稳帝位,那就离不开江东世家大族的支撑,而这些世家大族,对本身所得好处极其看重,以是并不支撑孙权北伐,千方百计地要来扯孙权的后腿,明显此次出征也不例外,一听司马懿率兵前来,个个都打起了退堂鼓。

陆逊远在邾城,淮南这边的大将只剩下全琮、诸葛瑾、步鹫这几个了,孙权深知,以他们几个的才气,确切要比司马懿差了一截,真要比武起来,恐怕谁也不是司马懿的敌手。


请收藏本站:m.kuxso.com

相关阅读: 总有一款总裁被掰弯[重生穿书]    哥也混过    火影之院长大人    我不是在玩游戏    窥梦探灵    网游之独步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