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五色石(6)[第4页/共5页]
俗眼大略如此,世事诚堪嗟讶。
樊植被禁营中,因细问扬州假太守委曲,方备知本身家小受辱,非常仇恨。后闻符雄已死,伏正已降,成美奏捷。那守备正要申文请验樊太守真伪,本来成美已先行文扬州及山东四周州县,备称樊太守未死,已出贼营,曾否经到各该处所。守备得了这个动静,方知这樊太守是真的,深谢冒昧之罪。随即知会处所官,要起夫马送樊植到差。刚好朝廷命下升成美为兵部侍郎,伏正即封为山东挂印总兵,樊植召回京师,改授京职。因而樊植坐着官船,从水路进京。
自此水家高低诸人,都说我家请的先生倒像一个处女。水员外爱他志诚,故意要把女儿招赘他,央媒与他说合,倒是来生推让道:“我虽读书,尚未有寸进。且待功名成绩,然后议亲未迟。”自此把姻事停搁了。
自此仇氏在家另居别室,修斋诵经,让羽娘主持家政。樊植到京,改授户部员外,接取家眷,仇氏不肯去,教羽娘领了公子自去。成美家眷也到京师。来岁,和夫人生一女,羽娘便把公子与她联了姻。厥后两家之子俱各贵要,樊、成二人官至尚书,和氏、仇氏俱臻寿考,羽娘亦受封诰。这是妻妾和顺,母子团聚,一场美事。其间为善得福,为恶得祸,改恶从善,亦有后禄。世人传之,堪为劝戒。
目前之过必改,前日愚蒙等诮。
自来削发与读书普通,若削发人犯了贪嗔痴淫杀盗,便算不得如来弟子,比方读书人忘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也便算不得孔门弟子。每怪世上有等喜好和尚的,不管好歹,逢僧便拜。人若说读书人不好,他便信了;若说削发人不好,他只不信。殊不知那骂和尚的骂他不守如来戒,这不是谤僧谤佛谤法,恰是爱僧奉佛护法。现在待鄙人说几个挂名削发的和尚倒是活强盗,再说两个发心皈佛的俗人倒是真和尚,另有个不剃发、不披缁、守正持贞、除凶去暴、能明孔子教的宰官,就是能守如来戒的菩萨,这段因果,大众须仔谛听者。
闲窗独坐午吟余,有女来窥笑读书。
回末总评
黑井方出,红鞋冤证。
宋徽宗政和年间,浙江桐乡县一个墨客,姓来名法,字本如,年方弱冠,父母双亡,未有妻室。他青年好学,家道虽贫,胸中却富,端的文通经史,武谙韬钤,更兼风韵萧洒,性地刚方。只是多才未遇,年过二十,尚未入泮,在城外一个村落财主家处个训蒙之馆。那财主姓水名监,有一女儿,小字观姑,年已十四,是正妻所出。正妻没了,有妾封氏月姨,生子年方六岁,延师就学,因请来生为西席。那月姨自来生到馆之日,窥见他是个美少年,便经常到书馆门首探觑。来生却端坐读书,目不邪视。月姨又常到他窗前采花,来生见了,忙立起家,背窗而立。月姨见他如此,用心使丫环、养娘们送茶送汤出来,与来生搭话。来生通红了脸,更不扳谈。有诗为证:
不想景州又逢寇警,家家避祸,和氏与仇氏、羽娘等只得也出城奔避。当下樊、成两家的人做一块行走,行不上多少路,那些家人和丫环、养娘们垂垂挤散,只剩下和氏与仇氏、羽娘各抱着本身孩儿相携相挈而行。那仇氏、羽娘病体粗痊,已是行走不动,又兼抱着个孩子,一发寸步难移,只得相对而哭。和氏心中惨痛,便道:“不须哭,我替你抱着孩子走罢。”遂一手携了本身四岁的孩儿,一手抱了樊家这小的,渐渐行动。不想被一起避祸的妇女拥将来,和氏身不由主,跟着世人拥了一回,转头已不见了仇氏、羽娘。和氏单独一人,那里照顾得两个孩子,因想道:“我若失了孩儿还可再养,樊家只要这点骨肉,必要替他庇护。”没何如,只得硬了肚肠,竟把本身这四岁的孩儿撇下,单单抱了樊家这孩子,奔入一个偏僻山林中遁藏。过了一时,贼兵已退,风波已息,立室家人寻着和氏,迎回家中。仇氏、羽娘亦已归家,幸各无恙。和氏把孩子归还,只寻不见了本身的孩儿。羽娘哭拜道:“夫人高义,虽伯道、鲁姑不是过也。只是公子寻不着,何如?”仇氏亦拜谢道:“年姆行了如此美意,公子天然寻得着的,只须多方寻访便了。”自此两家各自差人在外寻访。
请收藏本站:m.kux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