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江南烟雨中[第2页/共3页]
是时苏轼正在徐州为官,一样是受朝中同僚架空。但他脾气疏朗,虽有难过,但仍然能苦中作乐。读这首诗,飘飘若仙,就像喝一盏烈酒,多少力道在心头,倒是飞花似梦,光阴无声。
这首诗的题目是《月夜与客喝酒杏花下》,实足的赏心乐事,良辰美景。明月待客,杏花亦是座上宾。花影下,清风里,美酒不堪饮,那就饮了这箫音,饮了这月光。只是,月落西山,洞箫声断,筵席就要离散,实在令人忧愁,就连那些脉脉含情的杏花,也将跟着东风分开枝头,空留一地残红。
杏花有变色的特性,含苞待放时,朵朵艳红,跟着花瓣的伸展,色采由浓垂垂转淡,到谢落时就成乌黑一片。(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想起梵高的杏花。与我们的江南遥不成及的杏花。他在人生的最后一年,把所绘的《杏花》作为一件礼品送给方才出世的侄子。瓦蓝色的天空,苔青色的暗影,蜿蜒的枝节,溅开乳汁普通的花瓣,开放着,含苞着,没有一点落英,泛出洁白而敛重的光。那光,是梵高一如既往的物我两忘,却承载了生射中生的意义。有些隔世,有些遗世,却让人恋世。
花底相逢少年。只是。在这首诗里,临安城的小楼上,听着深巷卖花声的陆游,已是几番聚散,韶华迟暮。那陌上的花钿。爱月的少年,早已如同轻飘飘的风尘,遁入了沉重又沉重的世味深处。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看一张照片,是腐败雨后的江南。凌晨,杏花连续开起来,汲取六合灵气普通的,开起来。一朵一朵,一树一树,水灵灵的,如乍染的万点胭脂,覆盖在隔水人家。泥墙,黛瓦,烟囱透出热气,丰腴的红衣女人拎着菜篮子,踩在河边蒸腾的轻雾上,篮子里的菜,翠绿得能滴出水来。全部画面,都雅得带有和顺的鬼怪气,又妖娆,又炊火,分外恍忽。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东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陆游这首诗里,开句便有掩不住的忧愁意。春雨如诉。楼中超脱的老者,竟一夜未眠,贰心头的愁闷,想来比春雨更黏稠。凌晨,雨后初霁。深巷当中。传来叫卖杏花的声音,软糯的声音,仿佛能够装点承平。如他,在纸上写上几行草书,吃一口刚上市的新茶,待到帝皇召见,喊上一句万岁万岁千万岁。不如此,又能如何?他此时仍然还是一介布衣,兴叹不了风尘。盼只盼那腐败,早日到来,也好早日返回故乡。
便想到那首元人作的《折桂令》:来寻陌上花钿,恰是那玉楼人醉杏花天,常言道惜花夙起,爱月夜眠,花底相逢少年……如许的曲子,如果亦人亦妖的老伶人挑了来唱,一声声,光滑如蛋清,依依呀呀里,满是惊心,像喊醒了懵懂的宿世。又偏生沧桑到骨子里去了,听着,想着,脸上定然满是热热的眼泪。
请收藏本站:m.kux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