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春以为期[第2页/共3页]
普希金在诗歌里如是说。真像彼时的湘兰。
马湘兰,名守真,小字玄儿,又字月娇。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人称“四娘”。相传她本是湘南一官宦人家的令媛蜜斯,至于为何单身流落到金陵,又在秦淮河边高张艳帜。则不得而知。因她本性灵秀,能诗善画,喜画兰,擅画兰,故称“湘兰”。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返回金陵后,马湘兰心力交瘁,不久后就分开了人间,时年五十有七。生命的闭幕,让她的爱,成为爱过。
那边风来气似兰,帘前小立耐春寒。
王稚登亦有回帖:“二十七日发秦淮,残月在马首,思君尚未离巫峡也。夜宿长巷,闻雨声,旦起不休。见道旁雨中花,仿佛湘娥面上泪痕耳……”他赠她闺砚,伴她誊写传情。湘兰在砚上落款:“百谷之品,天生妙质。伊以惠我,长居兰室。”
相传她离世之时,院中幽兰一夜绽放,披发的芳馥,贞静而断交,如同一场昌大的告别。
所谓幽,沉寂、安适、深远也。郑板桥亦画兰,而他却言,“兰草无人敢笔栽”,可见画兰下笔不易,画出精气神更不易。但是马湘兰笔下的兰,倒是如此的风日洒然,如此的超脱幽清,如此的犹附精魂。
附:
可兰花不好画。要如何故才华运密意,笔落银笺,才不会偏离了那一个幽呢?
而这时,没有早一步,亦没有晚一步,王稚登呈现了。就在马湘兰“披发徒跣,目哭皆肿”的环境下,王稚登操纵干系四周周旋办理,方才让湘兰离开了险境。再豪放的女人亦是女人,特别在遭到打击,非常脆弱的时候,更巴望有一个臂膀能够倚靠。何况,援救她的人,还是当时的吴中才子,书法名流。射中必定普通,湘兰爱上了他。
三十年,她是“自君之出矣,不共举琼扈,酒是消愁物,能消几个时?”看过一轴关于她中年后的画像,幽人独卧,云鬓委地,红颜未老,却为她的春闺梦里人,夜夜斜倚熏笼坐到明。
彼时,马湘兰亦知王稚登已有妻室,薄命怜卿甘做妾,她仍然想委身于他。她视王郎是人间可贵的故意人,他对她有恩,她想用全部身心来还。可他偏不肯,说辞甚是仁义,正气凛然:“脱人之厄因觉得利,去厄者之者多少?”意义是,我救你离开伤害之境,并未曾想要图女人甚么呀。王稚登的回绝实在让马湘兰好不失落,但同时又让那君子形象进一步深植湘兰心中。湘兰这边是爱之深,恋之切,怎肯等闲放弃,她始终信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有一天,她的王郎,会欣然接管本身。
三十年,他们谈诗画,谈风月,谈世事,谈情面,只是不谈婚嫁。
“我曾经沉默地,毫无但愿地爱过你。我既忍耐着羞怯,又忍耐着妒忌的折磨。我曾经那样朴拙那样和顺地爱过你,愿上帝赐给你的也像我一样坚毅如铁。”
昨与足下握手论心,至于梦寐中聚感,且不能连袂倾倒,托诸肝膈罢了。连日伏枕,惟君是念,想能心亮也……
捧读手书,恨不能插翅与君一面,其如心迹相违,徒托诸空言罢了。良宵夜月,不审何日方得倾倒,令人念甚念甚……
囊空难向街头买,自写暗香纸上看。
何如他纵有百谷之心,亦不能容她孤兰一朵。
那么现在,就借这兰花之名,隔着流光与沧海,拈笔写一写马湘兰的幽姿,她如兰如蕙的才情与痴念,轻解一段,秦淮河边那又潋滟又苦楚的风月旧事。
请收藏本站:m.kux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