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 海棠的前尘旧事[第1页/共3页]
陆游在中年之时曾客居成都数年之久。亦留下了很多与海棠有关的笔墨,号称“海棠癫”。比方在《张园海棠》里,他又写:“……西来始见海棠盛,成都第一推燕宫。池台打扫凡木尽,六合眩转花光红。庆云堕空不飞去,时有绛雪萦轻风。蜂蝶成团出无路,我亦狂走迷西东……”春季的锦城,陌上小南风薰薰地吹着,绛粉色的花瓣薰薰地飞着,成群的蜂蝶薰薰地舞着……他饮罢了酒。打马薰薰地走着,一不谨慎,就走到了江月倾斜,繁花深处,……这幽迷之境,那里是西,那里是东,那里是人间,那里是年事?
――薛涛《海棠溪》
成都是张大千的故里。他画中的海棠,成了心头乡愁的依托。两年后的春四月,繁华而慵懒的成都,海棠花还是开得如雾如纱,染醉了青山与江水,艳烈得不忍离枝……张大千在台湾离世。终究,他带着静止的时候,带着贰心中陈腐又斑斓的海棠,做着故里落英缤纷的梦,安然又深远的,沉甜睡去了。
附:
这是陆游《海棠歌》中诗句。写的是成都城西碧鸡坊的海棠。
相传在天宝年间,一次唐玄宗登沉香亭,召杨贵妃相陪,而玉环尚未睡醒,只见她醉颜残妆,鬓乱钗横,模样恹恹,别有一番风味,被唐明皇调笑为“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这便是“海棠春睡”的由来。
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色彩。
两个字念在舌尖,至和顺,至浩大,至缠绵,让我一度沉湎。
斑斓果城忆旧游,昌州香梦接嘉州。
他看那海棠红,是猩猩红。看那枝叶绿,是鹦鹉绿,看在眼里,满是喜好。海棠是他的心头好。是他的风月才子。以是他才说: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色彩。
人间不思灵卉异,竟将红缬染轻纱。
曾在网上一个论坛注册为名,游历在此中,以心为墨,纵情感染。美人如花隔云端,我如果海棠,自有流光赐我斑斓华裳,于尘凡中难过吹箫,在月色里鲜衣怒马,然后等候,十万东风为我怀想,将我误认。
写的亦是碧鸡坊一带的海棠。《三巴记》中有记录海棠溪的笔墨:净水穴左为龙门,峭壁平分,瀑布下垂,春游泛艇,必盘曲经此,渡江而归。穴之右为海棠溪,溪置花木,当夏涨时,擘舟深切,可数里而得幽胜矣……真是瑶池,如同博山炉上氤氲的那层龙涎香,幽胜奥秘得直教民气机恍忽。
这一首诗,薛涛写得灵慧至极。看明朝有两位评家赞其“妍秀绝伦”,“光鲜的烁”,仍然想再加上一句:真是小巧秀士,如玉生香,如花解语。
落款为:“七十一年壬戌四月写呈采芹道兄赐留,老病缠身,眼昏手掣,不敷辱教,聊觉得念耳。大千弟爰,八十有四岁,台北外双溪摩耶精舍。”
海棠这个词真是讨人喜好。
唐德宗贞元(785年~804年)时,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令才艺出众的薛涛赋诗侑酒,以歌伎兼清客身份出入幕府。韦皋对薛涛极其赏识,曾拟奏请朝廷授以“校书”的官衔,但格于旧例,终未能实现,但韦皋仍然给薛涛以校书报酬,人们也称她为“女校书”。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到了二十世纪,曾住成都昭觉寺后院的张大千画了一幅《海棠春睡图》。当时身在台北的张大千托其女于1982年底转赠给了成都的张采芹先生,附诗:
那种美,就只想尽快地找一小我分享,要不鄙人一刻就憋坏了――呀,东风开了,海棠开了,敬爱的,请和我一起去看海棠好不好?我们在花下比肩而坐,坐成古典的模样,然后,捡拾着海棠的前尘旧事,在笔墨的柔嫩呼吸里,认领悠远的内心,或幼年浮滑,或一夕衰老。
请收藏本站:m.kux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