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素式女子[第2页/共2页]
不久,周黄两家定下婚约。但大婚那日,周寿恺临场离阵,留下黄萱孤自一报酬难面对迎来送往的来宾。一如林语堂。在那样一个年代,进步青年总对父母之命媒人之言促就的婚姻心有顺从。约莫都觉得此行是极不成取的。各种原委现在已然不成尽知。
月上柳梢头,人约傍晚后。也不知,那年,黄萱蜜斯,是否也曾与丈夫周寿恺并肩走过我脚下的石板小径。或是,伴随陈寅恪和唐筼佳耦二人,一起在园中的香樟树下略坐,一壶茶,几本书,度过一个闲惬的下午。
遭遇乱世,赤子心身也不敷够。彼时,周寿恺已是岭南大学医学院的院长。经院中同事先容,黄萱得以来到陈寅恪身边,试任助手。当时,陈寅恪双目失明,事情不便。纵如此,黄萱辞吐仍然令老先生影象深切,知其是真正“家声家学之美好”的女子。遂成此事。
当时,现在想来当真是一派风雅。白日里,黄萱上楼与先生事情,许也趁便带上亲制的点心和香热的咖啡。傍晚时分,黄萱在家读书,先生在家抽烟,许间或相互还会在窗边楼上楼下地聊上几句。天然,也或许是君子之交,淡静如水。事情结束,便互不相扰。1952年11月,中山大学正式礼聘黄萱为陈寅恪的兼任助教。
厥后,先生搬场,在周家楼上。
遇见陈寅恪的那一年,是在1950年。先生在中山大学任教。黄萱好学,敬慕先生已久。听闻先生在家讲课,便邀侄女秀鸾同去。黄萱温馨,也不为此际会写下只言片语。倒是秀鸾曾记下几笔,说先生一袭长袍,肤色白,长脸高额,“可惜本应闪动聪明之光的双目,没有神采,仿佛是苍茫一片”。
倒是有幸得见黄家花圃。晃岩路25号。黄奕柱当年髦建的这座黄家花圃占地4500平方米,有“中国第一别墅”之佳誉。漫步其间,仿佛回到民国期间,觉得转角便见身着素色旗袍,手执油纸伞的端庄女子。现在的黄家花圃,如若一个心上盛满故事的白叟。
关于黄萱与陈寅恪,作家韩石山曾写道:“外人或许会说,黄萱能给陈先生如许一名的学界泰斗当助手,青史留名,真乃三生有幸。此话固然不谬,但反过来,陈先生能获得黄萱如许的助手,又何尝不是枯木逢春,有幸三生呢?”
再厥后,周家搬了。
请收藏本站:m.kux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