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背篓里的水肿痕[第1页/共13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案末附记:翌年雨水,李翁送冰谷新采地黄,其块根天然长成“坎”卦之形,断面粉白如髓,投上天浆水即天然浮起——此草木应证之奇,非深通六合运化者不能遇也。

老药农俄然吸气,只觉熟地的黏润顺着毛孔渗进肌腠,像有无数藐小的根须在皮肉里伸展,将囤积的寒水丝丝缕缕吸来去溜穴。当药块移至复溜穴时,凸起的皮肤竟“啵”地一声回弹,惊起炭盆里的火星四溅——那是被冻住的经气终究破冰,顺着熟地的指导汇入膀胱经。

当医馆木门再次被山风撞开时,带进的不再是砭骨的冰寒,而是老药农竹篓里熟地的温润,以及药罐中附子与黄酒的辛香。这些历经九蒸九晒的药石,正如云台山的冰谷,在极寒中孕育着破冻的力量——就像现在老药农体内的肾阳,正跟着熟地的菊斑纹、附子的霜天雪,在大寒的裂冰声中,重新奏响水液代谢的陈腐乐章。

最基层的九蒸熟地还在陶瓮里焖着,叶承天揭开湿布,浓烈的黄酒香混着附子叶的辛烈劈面而来——药材呈深褐色,油润如陈年阿胶,断面的菊斑纹密如寒梅枝干,中间髓部聚着晶莹的膏脂,在烛火下泛着幽蓝的光。“九蒸必用酉时的槐木火,”他用骨刀切开,刀面竟被黏性药汁微微吸住,“槐木属阴,引药入肾,九蒸如寒冬藏精,你看这膏脂,”他指尖划过断面,膏脂牵出颀长的丝,“是经九次霜天晾晒,把地黄的寒凉全炼成了温润的‘水中金’,专破肾衰水泛的沉疴。”

当老药农转成分开,竹篓里的水葫芦幼苗随法度轻晃,叶片上的露水滚落,在青石板上画出小小的“坎”卦图案。叶承天晓得,这株水葫芦终将在冰谷岩缝间扎根,就像熟地的“菊斑纹”早已在老药农的经络里留下印记——那些藏在草木发展暗码中的疗愈聪明,终将在每一个适应天时的时候,化作人间最暖和的药方,让冰谷的坚冰,在熟地的“坎中阳”里,在医者的妙手里,在患者的畏敬中,悄悄融成滋摄生命的春水。

翻开裤管的顷刻,医馆炭盆的热气撞上冻僵的皮肉,腾起纤细的雾——小腿皮肤紧绷发亮,指腹按下去便是个深坑,好久才渐渐回弹,像踩进告终着薄冰的池沼。叶承天指尖触到复溜穴时,只觉皮下黏滞如熬久的米浆,与脉搏的沉迟相互应和,那脉象似太古冰河下的暗潮,隔着三尺坚冰仍能感遭到砭骨的冷寂。

艾绒在药饼上燃起的顷刻,青烟混着附子的辛香钻进脐窝,药饼边沿的焦纹遇热垂垂硬化,竟与神阙穴的褶皱贴合如铸。叶承天望着老药农腹部微微起伏,俄然瞥见药饼的暗影投在墙上,竟构成肾脏与膀胱相表里的图案——附子饼的圆形如肾,艾火的跳动如膀胱气化,“您瞧这灸感,”他轻点药饼中心的凸起,“热流该是沿着任脉往下焦走,就像给淤塞的沟渠安了台抽水机,把腿上的积水全泵回肾府。”

辅以炮附子饼:选冬眠附子(经山药窖三候大寒阴养),切片如肾形,腊月雪水浸三日,柏木火烘至半焦,制成药饼贴神阙。附子禀纯阳之气,得寒水之制,燥性去而温性存,《本草汇言》称其“回阳救逆第一品”,贴于脐中,借天赋之枢引火归元,任务门火暖而肾关开,为治水之“动剂”。二药相合,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如冰谷中埋下的地热泉眼,待时喷发。

“大寒者,水冰地坼,肾水适时之时也。”师父指尖划过熟地断面的油润处,霜粒在体温下融成细珠,沿着九道蒸晒留下的浅褐纹路滚落,“你看这根茎,冬至后便藏气于下,吸足了冰谷岩缝里的地浆水,到得大寒三候,土气凝而不泄,水气藏而不泛。此时采挖的地黄,得六合闭藏之精,皮表的白霜是肾阳未动、阴精内敛的征象。”


请收藏本站:m.kuxso.com

相关阅读: 天神诀    元始剑尊    无限之飞刀    冥婚契约:家有鬼夫    我是国宝我怕谁    凰权至上之废材神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