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背篓里的寒咳音[第2页/共12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药柜顶层取出的雪菊还带着雪线的寒气,金黄的花瓣蜷曲如抱拢的拳头,花心处固结的冰晶竟呈放射状,与督脉经穴的漫衍暗合。叶承天编护颈围脖的伎俩如穿针引线,将三朵雪菊的花茎按风池、风府、大椎穴的位置牢固,花瓣伸展的弧度刚好护住颈椎的心机曲度——编织时留下的间隙,竟与采药女锁骨下的寒痧痛点一一对应,仿佛雪菊早在发展时,就为这场伤痛预制了护颈的甲胄。

阿林摸着两种贝母的须根,朝阳面的须根坚固,断面有较着的木质部,像极了温药的“走窜之性”;背阴面的须根柔嫩,薄壁细胞透亮,恰是凉药“润降之能”的表现。叶承天俄然指向远处采药女常去的背阴崖壁:“她那日受的是‘寒邪束表,肺燥内生’,故用背阴贝母的凉润,佐以姜炭的温散,恰是‘寒温并用’之法——就像你采贝母时,朝阳面的要在中午挖,背阴面的要在凌晨采,时候里藏着药性的开关。”

砚台里的残墨垂垂凝固,却在中间处留着丝缕未干的贝母汁液,那是小雪寒润对医案的最后润色。叶承天俄然明白,所谓医案,向来都是六合草木与人体经络的对话实录:川贝母的冰纹是寒燥的暗码,姜炭的焦痕是温热的印记,陈皮的油室是气机的通路,而核桃枝与雪菊的外用,不过是将山间采药的劳作聪明,化作了护颈暖背的活药引。当第一盏烛火映亮医案,药园的川贝母在月光下悄悄颤抖,鳞瓣间的冰纹与窗纸上的肺经图交叠,恍若六合用最精微的笔触,在人间医书上盖下了骨气与药性的两重印章。

“明日晨起,用雪水漱喉后服此汤,”叶承天将用心木残渣敷在她天突穴,木质纤维与穴位的绒毛相缠,“雪水得天水之精,能润喉燥;用心木通心肾,可降虚火——您看这孔道,上连咽喉,下通丹田,恰是《难经》‘肺为水之上源’的通路。”他说话时,窗外的细雪俄然变大,雪片落在用心木的孔道上,竟在窗玻璃上映出“津”字的雏形,与川贝母鳞瓣的冰纹构成“金津玉液”的照应。

药罐里的雪水开端沸腾,川贝母的鳞瓣在水中伸展如睡荷,姜炭的焦香被水汽托举,与陈皮的辛香在罐口织成透明的网。叶承天俄然让阿林察看水面:川贝的寒润下沉构成蓝色水晕,姜炭的温热上浮化作金色雾缕,陈皮的理气之性则在二者间穿越,将水液搅成太极图的雏形。“这便是‘温润’的妙道,”他指着罐中扭转的药液,“寒与温不是对抗,而是像小雪的雪粒与阳光,润与散达成奥妙均衡——川贝借姜炭之温,把寒润之气送入肺窍深处;姜炭借川贝之润,让温热之性不致燥烈伤阴,正如《景岳全书》‘善治寒者,必于温中求润’。”

“开春时浇些雪水浸泡的贝母渣,”叶承天替她系紧背篓的皮绳,绳结刚好打在紫菀的根部上方,“雪水含天门冬素,能助根须沿着肺经的走向发展,就像您的肺,得借草木的伸展才气宣通气机。”采药女起家时,背篓的重量压在肩上,却不再像昔日那般刺痛——紫菀的根须在篮底悄悄颤抖,仿佛在提早适应崖壁的风雪,而她颈间的雪菊围脖正跟着体温变暖,将雪菊的清、核桃枝的韧、紫菀的润,一同渗入曾被寒邪伤损的肺卫。


请收藏本站:m.kuxso.com

相关阅读: 山海经    妹子,我教你修仙    侠探颠先生    金梅瓶    乱世太平王    蚁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