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六甲秘祝九字言[第2页/共3页]
六甲秘祝,顾名思义,恰是连络六甲密法修炼,以遣召六甲六甲正神之法,《上清六甲祷告法门》曰:“六甲六丁,天避十二溪女,那延五天女,共为一部阴阳之神,神通泛博。”正与凌薇先前所召天避十二溪女、那延五天女共为一部(当部分了解便可)阴阳之神。
待李文华发觉之时已是不及,忙扯过云虎,以护体气罡迎上,但仅挡得五柄便生碎裂,仅阻了余下三柄些许,扎入半寸不足。
云虎脚步一乱,身上立时中了三枚手里剑,闷哼一声,几乎扑倒。李文华以点打指功点于数穴之上,一步跨出,横于云虎前,软剑凌舞,可谓将东岳太极拳剑施得炉火纯青,硬是将多数暗器扛下。
修验道之山伏,即指为得神验之法,而入山修行苦练者。于东洋各地灵山严修苦行,接收山岳天然灵力。
李煦宁轻笑道:“如何?一无妄言,二无作歹,若非几位欲行恶事,我也并无脱手之意。”
说来这九字真言、忍者九印,世人均知,九字密咒本为道门六甲秘祝,载于东晋葛祖洪仙师所著《抱朴子》:“入山宜知六甲秘祝。祝曰: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凡九字,常当密祝之,无所不辟,要道不烦,此之谓也。”(明道藏版载九字真言为临兵斗者皆数组前行,宋版则为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故以宋版“阵列前行”为准)
然,印度密教于唐时传入中原,称之为真言宗或唐密,盖因传入得较晚,更受唐玄宗崇道之影响,多多极少凭借于玄门,乃至抄袭玄门内容。而唐密传入东洋后,被称为东密,受玄门影响更甚。
“不得真法,终存弊端。”李煦宁点头道。
李煦宁抚掌道:“好一手东岳太极拳剑。”指尖一点,三道元炁自指尖窜出,北条三人立时显出身形,李文华、云虎二人赶至坝上便见三人脚尖三寸处罚有一小指粗细深孔,均是骇然望向那仍旧悠然立于枝杈之间的李煦宁。
藏密、东密虽未得六甲秘祝、九字密咒之真传,但晓得其效验后,死抓不放,并连络密教指模,故而有了所谓的密教九字真言的一套体系修法。
后遭藏密与东密之抄袭。《真俗佛事编》卷一谓,此法原非密教之法,葛洪入山时诵之,后代密家感其效验,而加秘印以增功力,然为密教文籍所不载。
与李煦宁投一眼神,李文华二人收敛心神,徐行前行。高耸间,三十二枚手里剑自八方而来,二人立施手腕将之轰开。
《黄帝太乙八门入式诀》卷下更谓,古者鬼谷子、张太玄、唐公弼、费长房、李八伯、陶先生、鲁哀公、珞碌子、伍子胥、张子房、鲁平公、周文隆、王子乔、甯先生、左公房、淮南子、谢天然,皆以此法行持而获仙矣。
而李煦宁却尚在枝头回味先前那忍者九印,为何称之为忍者九印?
“这群忍者就好这无用的偷袭之......嘶。”云虎一步未落,直觉左脸颊生得一痛,血丝迸出。忙缩至原地,定睛一瞧,二人周身竟已充满银丝,方知先前恰是遭那银丝所伤。立时大怒,一招铁扇迎门打出,仅绷断数根便已失力道,反将爪上内气割得支离破裂,若非抽手立时,怕是当场被分作碎肉。
念及此,李煦宁更是感慨寻道之艰,超脱之难,故而元玄真人于《修真九要》内第一句便谓之“修真之道乃天下第一件大事,亦天下第一件难事。以其至大至难,前人皆谓之天下罕见之事。”
请收藏本站:m.kux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