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长安定鼎,霸业初彰[第2页/共2页]
与此同时,李元吉在城中四周驰驱,细心盘点府库物质。他发明,长安府库中储存着大量的粮食、兵器和财帛,这无疑为唐军供应了坚固的物质保障。
此时,一名流兵仓促跑上城头,单膝跪地,大声禀报:“启禀唐国公,平阳郡主和柴绍将军求见!”
李世民领命而去。回到本身的营帐后,他当即伏案疾书,写好了给李密的手札。信中言辞诚心,表达了李渊对李密的敬佩之情,以及但愿两边能够联袂共进,颠覆隋朝统治的志愿。
但是,李渊深知,这仅仅是个开端。天下尚未安定,各方权势仍然蠢蠢欲动。要想实现同一天下的大业,还需支出更多的尽力和心血。
而李建成则忙着与归降的隋朝官员们相同交换,安抚他们的情感。他态度诚心,言辞谦逊,极力消弭官员们心中的疑虑和不安。
李渊点头称是:“世民所言甚是。就由你卖力制定约法条目,务必简练了然,实在可行。”
夜晚,李渊单独坐在书房中,看着桌上的舆图,堕入了深思。舆图上,标记取各地的权势范围,此中最为强大的当属李密带领的瓦岗军、窦建德带领的河北叛逆兵和杜伏威带领的江淮叛逆兵。
“有了这些物质,我们的军队便能养精蓄锐,应对将来的应战。”李元吉心中暗自欣喜。
而在长安城中,李渊等人持续紧锣密鼓地筹办着各项事件。他们清算军队,招募人才,加强城防扶植,为即将到来的应战做着充分的筹办。
李渊深思半晌,缓缓说道:“我欲迎立代王杨侑为帝,以安隋朝旧臣之心。同时,自任使持节、多数督表里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加封唐王,把握军政大权。如此,既适应民气,又可在政治上占有主动。”
柴绍接着说道:“现在长安已得,当务之急是稳定局势,收拢民气。岳父可有何筹算?”
李渊笑着扶起二人:“吾儿和贤婿此次立下大功,里应外合,助我顺利拿下长安。实乃我李家之福!”
“是啊,唐国公仁义,说不定真能结束这乱世,让我们过上太常日子。”中间的一名年青人拥戴道。
李渊捋了捋髯毛,思考半晌后道:“建成所言极是。世民,你速派人张贴安民布告,严明军纪,不得惊扰百姓。元吉,你卖力盘点府库物质,确保城中物质充沛,以供军需民用。”
李渊点头同意:“好,此事就交由你去办。记着,必然要谨慎行事,切不成让李密发觉到我们的企图。”
李渊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成:“世民,你的设法与我不谋而合。只是这与瓦岗军修好,该如何实施?”
请收藏本站:m.kux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