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29)[第2页/共4页]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盗窃。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 三诫劝二。一喻显不竭
阿难。又诸天下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存亡相续 相杀相偿。结詶连祸。苟或止之。故不相续。余如文 二正辩二。一举过显非二。一杀为鬼因
阿难。如是天下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言。即三摩提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 妄言之因起贪痴慢。如不竭此。故成爱见 二正辨二。一妄为苦因二。一对辨二。一显伪作二。一标列设诳
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存亡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 似三摩地者鬼神定也。亦能令人知畴昔将来事。与善定类似。如起信说 二结成明诫
我灭度后。末法当中。多此魔民。炽盛人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季世众生。无正法眼。多被魔惑。广行贪淫。遁辞善友。诱化无识。失正遭苦。宜深察之不令得便 二结成明诫
若诸比丘。不平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旧债。不游三界 丝绵裘毳众天生分。身既不平。真摆脱者。以不游三界詶旧债故。经语甚倒知之 二反喻以是
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四离妄因二。一正辨是非三。一标示
是故阿难。若不竭杀修禅定者。比方有人自塞其耳大声大呼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 塞耳修禅。大声行杀。求不闻之道。彰弥露之苦。岂不悲夫 二况显
我灭度后。末法当中。多此妖邪。炽盛人间。埋没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已得上人法。詃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 奸欺盈抱。潜护如淳。诈伪充怀。埋没若拙。苟求不与之利。詃诱无识之人。猛炽其贪。显异其语。令彼愚者顿弃家财。仍遭王难。故云耗散 二示其正修二。一正示行缘二。一明正行
是故阿难。若不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秖名热砂。何故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 戒定慧法能生法身戒根不完。徒修禅慧。岂有清净妙体从淫欲生。沙饭异因。孰论劫数 二结失
阿难。又复天下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存亡相续 不与而取。起心即犯。故云其心不偷 二正辩三。一辨其邪行二。一盗为邪因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正云波卑夜。此云恶者。波旬讹也 二离杀因二。一正辨是非三。一标示
若不为此捐躯微因。纵成有为。必还生人酬其旧债。如我马麦正等无异 前云漂亮伽在梦谁能留汝形。今云纵成有为必酬旧债者。此示业报不亡成有为后现有为身尚还旧债。况全未离有为。而欲妄逃业果。其可得乎。引证酬业如别处说 三结成明诫
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兼顾心二涂不平不食。我说是人真摆脱者 心无贪虑。身不平行。断性苟亡。天然真脱 二结归邪正
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当中。作各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孀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奖饰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 四摄利人。作各种化。初同其道。后劝佛乘。尽为益他。非贪利己 二诫明言
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 此诸众生根劣也。去佛渐远时劣也。邪师说法难多也。此则时浇解昧。惑障尤多。修定摄心难为进趣。况遭魔惑。邪见弥增。加行修证如何无退 二如来广为宣说二。一赞请许宣
请收藏本站:m.kux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