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23)[第2页/共4页]
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迷惑。一时合掌。顶礼双足。而白佛言。我等本日身心皎然快得无碍。虽复悟知一六亡义。然犹未达圆通本根 慧觉圆通由蒙开示。本根入路未得透明。故今申敬欲期达解 二叙迷遇佛
陀那微细识。风俗成暴流 阿陀那云执持。即第八识。能执持种子起现行故。第八多名。此名最通。三位当中相续执持位也。无明熏习种子不竭。如暴流水流注不息。微细境地唯佛能知。故起信云。无明熏习所起识者。不凡夫能知。亦非二乘聪明所觉。谓依菩萨从初正信。发心察看。若证法身。得少分知。乃至菩萨究竟地不能尽知。唯佛穷了
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 交中无性。将何遣有而更存无。一性当中无对待故。肇公云。有既不有则无无矣。此则正显根尘中道。亦是上根尘同源之义
唯垂大悲。惠我秘严。成绩如来最后开示。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退藏密机。冀佛冥授 奥妙妙严即首楞严定。最后开示究竟说也。机微细念。静然不动故曰退藏。即欲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伏还元觉。故云冀佛冥授 二如来询诸圣众
阿难。吾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同除不。不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生。本日当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应时。则结解时云何同除 此显六根不能顿解。但应从一根门。即得六根摆脱。非谓六根相望成次第耳。但观合显。义自昭然 二约法合显
不取不过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 别离不生前后际断。真尚不辨。妄何所立。是故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死生了无所得。斯则一相划一。迷悟都亡。存亡涅槃如同昨梦。故肇公云。夫不存无以观法者。可谓见法实相矣 六一颂三句赞法律忻
阿难言。此劳同结。云何消弭。如来以手将所结巾偏掣其左。问阿难言。如是解不。不也世尊。旋复以手偏牵右边。又问阿难。如是解不。不也世尊 若执此根有实体者。即堕常见。若谓都无。成恶取空。诸佛不化。宁起有见如须弥山。不起空见如芥子许。以堕断故。既左偏有相。右堕佛门。空有二边俱不见性。无明根结如何消弭。故前偈云。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故此二。边不能令脱 二中间方是
因而。阿难及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祇夜伽陀杂糅精莹妙理清澈。心目开通。叹未曾有 能诠之文。讽应交间辞句妙净。所诠之理。腐败洞彻皎然可见。故使心开如目之鉴 二正陈疑意
因而如来。绾叠华巾又成一结。重问阿难。此名多么。阿难大众又白佛言。此亦名结。如是伦次绾叠华巾总成六结。一一结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结持问阿难。此名多么。阿难大众亦复如是次第詶佛。此名为结 如文 二约体问名
若复是以际会道成。所得密言还同本悟。则与未闻无有不同 际时会遇也。遭时遇佛。从兹得道。始觉合本若未曾迷故云本悟。悟觉也。既未曾迷。唯是一觉。夫何更有见闻之异。故云未闻无有不同。此略举六中之耳根也。阿难所请。意在此根。微露其机求佛显发。如来知微。敕众各说悟门。观音文殊承机述拣。感到相济。化道曲成。于今受赐。岂得忘本 四叨教法门
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晴。则有狂华。于湛夺目。无因乱起统统人间江山大地。存亡涅槃皆即狂劳倒置华相 心性发疯。见闻妄隔。根境识三一时俱现。存亡为六。涅槃名一。由对待成。本无统统。故如狂劳虚妄华相。三种人间故名统统佛界生界统统境地俱不离此。以是别离妄念起故。离心即无六尘境故
请收藏本站:m.kux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