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大斗出,小斗还[第1页/共3页]
他残民做甚么?大汉就姓刘,就是他家的,只要但愿耕户多收多缴的地主。
而一亩中等粮田,用于莳植栗米,每亩年得粮不过二三石。一亩鱼塘之渔获,与一亩粮田之粮获,差了十倍出去。而我等渔获收卖价与粮价,差额才三倍罢了。”
“十多斤鱼,才一枚五铢?”
刘虞方一皱眉,就听刘备笑道:“只不过我等不强征强购,不但乡里渔家是否愿卖于吾等随便。便是北盟直属渔船,多余的渔获若不肯以统购价售予盟内,皆可随便措置。”
刘虞闻声一愣,嘴唇又颤抖起来了,他就爱食鱼,可鱼若食粪,这个……
关羽性矜面冷,刘虞一见便知,被驳了一句不觉得意,反是来了兴趣,“此话从何提及。”
“啊?喂鱼食粪?”
“有前提的,鸭毛满是我们的。”
答复的是刘备,一样露齿一笑:“很简朴。造船织网者便多为无地流民,农闲的乡里闲汉村妇。把闲着的时候,用于砍木,造筏,织网。以后,吾等将渔船鱼具收缴,免费发放士卒军属。再将其编列为渔业船队,获得渔获。”
“因为没有合作。”
如何与收粮踢斗反着做?
而全部雍奴大泽四周,可包容用于放养的麻鸭容量,预算为三百万只以上。我们争夺三年内,放满它。
大户求的就是民气,就是待风云起时,小民用命。
“大收渔获,连鸭毛都收。”
刘虞对刘备的对劲,就在于刘备没在大斗出,小斗还的体例上藏私。
“不错,循环操纵。”
刘虞闻声瞪大了眼,拽着胡子的手一滞,嘴角颤抖着问,“一只鸡且要三四十钱,十多斤鱼方一钱?此价是否太贱?”
他看不起百姓,又真的是在为百姓谋福利。他这类人就是典范的士大夫,视百姓为羊,以牧羊人自居,但不迟误悉心顾问羊群。
刘备闻声拱手,眼神无辜,顺势叫了一声苦,“特别是乡老皆怕北上流民冲扰处所,我等只得暂行收拢无地流民,当场编练为伍。如此糜饷更是一日多过一日,全凭处所一力担待,支撑实不易。”
刘虞赶上了没见地过的皋牢之法,天然想体味个通透,不免带出了做学问的态度,一边自问自答,一边刨根问底,“免除渔家发卖驰驱之劳,甚好。可一日三千斤渔获,以五铢钱现购?赊买?得渔获再售,自用?这很多渔获,又如何储存,耗损?
刘备眨了眨眼,无辜道,“我们与为我们放鸭的本地乡民,五五分红,该有两三百万颗无本的鸭蛋可食。”
“食粪食腐之鱼,多为泥鳅,鲢鲶等对水质要求不高,易发展的污水大鱼。不但粪便,发酵的秸秆,水草等皆可食。”
赵、韩,魏三氏,便是以此大斗出,小斗还之法,皋牢民气。
“劳刘公挂怀,吾等确是兵甲仗皆缺,义勇军旗一立,费钱如流水。”
青黄不接时,地主家的耕户,乡民,来大户家借粮,大户用十斤一斗的量器,装满粮,借出。
刘虞越听越不成思议,“你们要那么多鸭毛何用?”
刘虞捋须沉吟,满脸不解,“此不糜费日甚?”
顿了顿,又道,“实际我等渔获收买代价,是与幽州粮价等齐的,为大宗粮价的三成。一石栗米三十钱,那一石鱼,收买均价,就是十文高低。”
他要的是身前身后名,是以大汉帝国仆人自居的统治者之一。使民驭民为真,但不是为驭而驭,真就是为了使民安其位而不争,是为了予民造福,予民投机。
刘备投给刘虞一个不必担忧的眼神,自矜而笑,“流民士卒不娇贵,有鲢鲶吃,总比饿肚子好。鲢鲶易长,产量高,吃不完的还能够喂牲口禽畜。”
请收藏本站:m.kux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