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我要的是统兵权[第2页/共2页]
这类要求也是能随便提的吗?
韩东时很善于抓住重点。
韩东时竟然敢当着他们两个“钦差”的面儿,直接提出这类过分的要求。
长孙无忌被他一句话气得差点儿背过气儿去。
李世官方接被他气笑了。
哪晓得,韩东时前面的话直接惊掉他们的下巴。
“朝廷自有军制,每逢临战之时方设各军的行军总管,由兵部授予兵符,即使是朝中那几位屡建功劳的名将,也没法暗里调军,何况是一介县令?”
本来大师挺欢畅的,没想到韩东时又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
突厥内部虽有冲突,但他们明面上的气力如此刁悍。
李世民经常以史为鉴,岂能有忽视处所官吏直接掌军的风险性?
韩东时等的就是他这句话。
师爷等人听得云里雾里的,不过也看出来,朝里这两个大官儿,对自家县令搞出来的东西非常对劲。
“大人无妨把我大唐军中名将全都请来,让我与之相互对辩,到时何人最合适练习新军,把握并改进燧发枪,也就一目了然了。”
长孙无忌这么油滑的人都忍不了了,语带几分讽刺隧道。
“韩东时,你方才说甚么?”
在大唐之前,从隋末争霸到南北朝,处所豪雄掌控军队最后背叛,乃至各大权势相互攻伐之事太常见了。
“但是,某敢包管,有万人颠末练习的火枪军队,在任何时候正面遭碰到突厥的雄师,都能将之击溃,让他们今后害怕我大唐,只能逃亡漠北,任我摈除!”
李世民不再客气,直呼其本名,就连官名都省了。
“朝中有哪位大人哪位将军真正体味燧发枪,除了精准度需求通过麋集阵列弥补以外另有何缺点?需求如何改进?需求何种战术弥补?”
如有体例早日击败突厥,消弭这个北方大患,哪怕对雄才大略的李世民而言也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他经常与长孙无忌,房玄龄等近臣群情此事,都感觉除了北方直面外族的少数州县,其他处所官吏绝对不成掌军。
对一个天子劈面索要军权,确切风险极高,但是有甚么话也能劈面说开,并且压服李世民以后,事情就能直接点头。
“两位既然是陛下的肱骨之臣,那天然要为陛下和大唐分忧,此时于大唐而言,另有甚么事情比防备疫情以及迎击突厥更加首要呢?”
请收藏本站:m.kux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