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暗杀周瑜[第2页/共4页]
夜里,我又将这三样质料交予董齐。董齐接过来,一一核阅了一遍,啧啧奖饰道:“甘宁,你的部下真是藏龙卧虎啊,这么快就凑齐质料,看来此事必成矣。”
经董齐这么一阐发,我听得是汗毛直立,如此隐蔽的刺杀体例,不但兵不血刃,又能满身而退,真是暗害的上乘之法。我虽一时想不通像他如许的一名七十多岁的老翁如何混进周都督府中,但既然董齐已作筹算,必是成竹在胸。恐怕周瑜真的是在灾害逃。
我固然猜不出详细启事,但是从董齐滑头的目光和言语中流暴露他惯有的高傲,我大抵想到,周瑜病危八成是董齐的“功绩”。但是我又不便直说,只好装傻充愣地答复道:“人言周都督半途班师是因为箭疮复发。”
董齐成心放慢了语速,仿佛是在和缓我现在的冲动情感,他又取出五色玉石,握在手中谙练地运捻,略带开导式的口气问我:“你晓得周瑜为甚么比来退回柴桑养病么?”
董齐说:“周瑜何许人也,岂能让他的死有行刺之嫌。老夫用这三样质料,恰是为了将他假装成病亡。五步蛇的毒牙虽毒,但是捣成粉末则毒效锐减;河豚的鲜肉虽毒,但是煮成半熟则毒效锐减;鸠鸟的羽毛虽毒,刮涂数日则毒效锐减。老夫本日便出发去柴桑,趁着周瑜病危未愈之时,将他每日所用之食掺进这三样,虽不致命,但大伤肝脏,则周公瑾不但不得规复,反而会病入膏肓,呕血昏迷,目盲气衰。不出半月必死无疑。”
我俄然又想到五步蛇的毒牙、河豚的鲜肉和鸠鸟的羽毛都是致人死地的毒(药),为何非要凑齐三样才行呢?我诘问道:“但是为甚么要凑齐三种天下剧毒呢?我想只要任选一种,都足乃至命吧,莫非是为了万无一失?”
“主如果因为他的暴怒,怒则伤肝,肝乃是血之府库,肝气上逆,血随气逆,并走于上。”
董齐自夸地答复道:“此箭恰是我混迹在曹仁军中射向周瑜的。”他又弥补说:“可惜周瑜眼快,不然这一箭直奔胸口,是足乃至命的。”
我又问道:“既然如此,周公瑾恐怕是命不久矣,董叔何必急于这一时呢?”
我欠身答复:“既然是汇集那应当不难,我帐下翻山越岭,潜江入海的妙手比比皆是,但不知是那三样质料?”
董齐仿佛感觉本身有些语失,停顿了一下,接着说:“他若命大,自能化险为夷,若天要亡他,则必死于我手。你也不必多问,老夫只是顺其天然罢了。”
我眼看留之不住,遂单独送董齐至虎帐以外,夜里乌黑一片,只要火把的微微亮光在风中忽明忽暗,把一个年近古稀之人丢弃在荒郊田野实在于心不忍,即便这小我是董齐,我也放心不下。
他又用心带着轻松的语气,提及他那之前总挂在嘴边的那句口头禅,那句让我毕生难忘的口头禅:
我因而说道:“周都督平见效力孙吴,鞠躬尽瘁,平江东,退曹贼功不成没,可谓当世英杰,杀之可惜啊,大胆问下董叔,是何人要别性命呢?”
方才董齐说这三样质料时,我心中便大抵有了几个恰当的人选。要说抓毒蛇当非“白氏三兄弟”莫属,这三人本籍会稽郡章安县,世代捕蛇为生,这三人自小随其父登山浏览,耳濡目染,深谙捕蛇之道;河豚比毒蛇易取,东吴之兵有的是打渔妙手,我且挑个手脚利落的便是;唯有鸠鸟最可贵,此鸟需到中原寻觅,数量希少,白天多不见于外,只夜间显迹于荒冢古墓,叫声凄厉。要猎杀此鸟必须是个眼疾胆小,弓马纯熟之人,这般一想,则王遵当仁不让是最好人选。
请收藏本站:m.kux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