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荒山废墟玄机藏(六)[第2页/共3页]
柳靖阳读到“葬于洞前槐树正下方”这句话时,俄然想起本身在安葬楚怀义时,曾在大槐树下挖出木盒之事,心中蓦地一动,暗道:“莫非那木盒乃是方腊本身埋在那边的,他定是担忧上岛之人只妄图石壁上的武功,而不去管他的遗骸,是以才将木盒用心埋在槐树之下。如果上岛之人能遵循石壁上的留言,将他骸骨好好安葬,天然就能挖到木盒,练成石壁上的武功。如果不将其骸骨安葬的话,就挖不到木盒,也就没法练成石壁上的武功了。”
但见上面写的是:汝既已安葬我遗骸,当不是心肠险恶之人,吾自应以此书记之。吾乃明教第二十四任教主方腊,于二十年前归隐至此。余倾尽平生之所学,创出火云神掌后十八式。然创式虽得胜利,身材却已迟暮。因恐所创招式不能传于后代,故将其刻于山洞石壁之上。
柳靖阳想到这里,啊的大呼了一声,心中再无思疑,暗道:“这方腊不愧是当过明教教主之人,心机竟然如此周到,就连死了,都还能想到用如许的体例来对于上岛之人,公然让人佩服。”不过想到这里,却又俄然发觉有些不对,深思:楚怀义明显已经将方腊的遗骸安葬在了槐树之下,却为何就没有挖到这个木盒呢。心中有了这个思疑,当即便大步往方腊的坟冢前走去,到了坟前一看,顿时不由哑然。本来方腊的坟冢固然也埋在那株槐树之下,但方位却向右斜了近一丈来远,反倒是楚怀义的坟冢恰好处在那株槐树的正下方。
又持续看了一阵,脑袋竟模糊有些疼痛起来,便坐在了洞中的一块大石上临时歇息,但是一瞥眼之间,却俄然发明在石壁的最火线,仿佛别的刻着一段笔墨。柳靖阳想起楚怀义曾说过,方腊在山洞的石壁上用笔墨记录了他平生的经历,因而便走畴昔观瞧。一看之下,见上面记录的公然都是方腊的平生事迹,笔墨中描述了方腊成年以来的几近统统经历,有些是为人所知的,有些倒是不为人知的。笔墨到了最后,却俄然另起一段,写道:余纵横江湖数十年,自忖未弱于别人。然暮年孤寂,沦落荒岛,乃至身后竟无掩骨之人,实平生之大憾矣。他日天若怜之,赐有缘人于此,望能收余骸骨,葬于洞前槐树正下方,余身虽亡,心亦感之。
柳靖阳读到这里,心中顿时一震,深思:本来这张绸布上的笔迹竟是方腊所留,却如何被埋到土里去了。再持续往下看去,见上面写的是:然余身为明教之教主,不能将神功泄之于外人。余思之再三,终决定仅将自创之十八式刻于石壁之上。后代之人若未习火云神掌之前十八式,他日即使见之,亦一定能够学成。如此,吾既不会泄漏神功,亦能将余生之所学传于后代,岂不美哉。柳靖阳看到这里,心中不由感慨,心道:“难怪楚怀义会走火入魔,本来石壁上刻的只是火云神掌的后十八式。”
柳靖阳确认了那木盒内里没有构造以后,便细心的观瞧了起来,见盒子里除了一卷红色的绸布以外,就再没有其他任何物事,心道:“莫非这卷绸布就是那张宝藏图。”但是将那绸布展开一看,却发明上面竟然满是笔墨,底子就不是甚么舆图。柳靖阳心中好生惊奇,深思:莫非这藏宝图是用笔墨记录的不成,但细心一读绸布上的笔墨,却禁不住大吃了一惊。
他为了垒好楚怀义的坟冢,整整累了一天一夜,身材早就已经怠倦不堪。这一起身,立时就感觉双足有些发颤,因而便干脆倒在地上歇息。可这一倒下去以后,又觉两眼困顿,不过半晌工夫,便就呼呼大睡起来。待得醒来之时,已是当日傍晚时分了,柳靖阳只觉腹中饥饿得短长,便去树林里采摘野果,吃完野果,又到小湖边洗了一把脸,精力才好了很多。这时俄然想起昨晚挖出的阿谁木盒来,因而便走到楚怀义坟冢之前,将那木盒给拾了起来。因为担忧木盒内里藏有构造,以是在翻开木盒时便格外的谨慎,不过那木盒翻开以后,却并未发明有任何非常。
请收藏本站:m.kux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