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武道奇典 (上)[第1页/共2页]
清灵还了一礼,对李秋白道:“这位小友年纪虽轻,但气度不凡,眉宇之间很有英侠之气,莫非是你新收的弟子?”李秋白笑道:“大师曲解了,我与这位小兄弟萍水相逢,相互甚是投缘,相互交换武功,游山玩水罢了,我的性子大师岂有不知,怎能静下心来,一板一眼做人徒弟?”清灵笑着称是,随即为二人安排了住处,叮咛伙房和尚筹办斋饭。
两小我放慢了脚步,顺着石阶沿路往上,只见不远处的树丛之间暴露几间红顶瓦房,慕皓辰顿时感到刚才的劳累一扫而空,喜道:“前辈,我们到了。”刚说完这句话,腹中俄然“咕咕”几声,慕皓辰神采微红道:“我这肚子可也忒不争气了。”李秋白笑道:“这寺中斋饭口味甚佳,我们这就出来乞食吃吧!”
任何武林中人所练内力,均储藏于丹田气海当中,是以修炼内功的第一步,便是要学会吐纳气味,聚气成力,将气劲化为内力储存于丹田当中。颠末年复一年的修炼,丹田当中的内力聚少成多,此人内力也便更加深厚,发挥拳脚武功之时,丹田当中的内力便跟着满身经脉汇通四肢,达到劈石裂碑的能力。
两小我一起往东,一边赏识风景,一边由李秋白传授内功心法,慕皓辰所受内伤也在李秋白真气滋养之下好了十之七八。走了几日,但见远处一片苍茫连绵的山脉横贯于前,山色苍翠林深谷幽,峰顶藏入一片云气环绕的蓝幕之下,的确是修身养性的绝佳胜地。
清灵请李慕二人来到会客堂中,命小徒沏了一壶无染寺自产的绿茶,李秋白拿起一杯放到鼻前闻了一闻,赞道:“人间之事情幻无常,本寺的“无染清茶”却暗香仍旧啊。大师,请了。”
李秋白念他重伤尚未病愈,修为又低,是以脚下时紧时慢,只使了四五分力,饶是如此,慕皓辰亦垂垂体力不支,脚下不由自主的慢了下来。李秋白转头一笑,以示鼓励,说道:“你看,我们这便到了。”慕皓辰这才抬开端来,只见前面高台上耸峙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泰礴顶”三个红字。
李慕二人见到昆嵛山灵秀非常,也不由得精力一振。李秋白勒马道:“二十年前我身为蓬莱阁弟子之时,经常单独来此山中闭关练功,也是在当时与泰礴顶无染寺的清灵方丈结为老友。此番故地重游,此处山川还是灵秀还是。妙极,妙极。”慕皓辰自小糊口的宁海州便是处于昆嵛山之下,但他此番也是第一次纵览全貌。
慕皓辰怎敢懒惰?赶紧提起一口内息,右脚一踏跟了上去,初时还勉强跟得上,但越到厥后山路越是峻峭,但李秋白的身法却比山路更奇!李秋白为了磨练慕皓辰的轻功,特地弃了石阶铺成的山路不走,而是由充满崎岖山石的巷子往主峰泰礴顶奔去。
慕皓辰对茶道虽一窍不通,但手中小小三寸的茶杯当中,所披发的茶香却沁民气脾,也不由得夸奖有加,由此一来,腹中却更加饥饿了。过未几时,两名和尚端来饭菜,慕皓辰早已饥饿难耐,但在两位前辈高人面前却不敢失礼,面上仍一板一眼的吃了起来,李秋白见这年青人如此模样,心中悄悄好笑,却也不点破。
慕皓辰跟在李秋白身后,凭直觉判定李秋白行进的轨迹,却不管如何捉摸不透,下一步跨出的方位按常理明显应当往东,但李秋白却恰好跨神驰西北,看似华侈脚力,但说来也奇,李秋白每一步看上去固然分歧常理,但常常收成奇效,前面几步衍生的精美窜改也是由这第一步而起,一发而动全局。
请收藏本站:m.kux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