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来访[第1页/共2页]
“看看吧。”杜辰生又长叹一口气,不说话了。
牛氏一瞪眼:“她敢?老娘再如何也是她祖母,她再本事也是我孙子。莫非她还敢欺师灭祖,抨击我们不成?老娘一个违逆罪,就告得她一无统统,下狱下大狱!”
杜辰生叹了口气:“话是这么说,但能别结仇还是别结仇好。明的不可,莫非她还不能来暗的吗?就算我们不让她读书,以她那聪明劲儿,恐怕今后也是个有出息的。只要她出息了,想抨击我们,有的是手腕,到时候你遭了罪还没处说理去。”
她现在学了《三百千》,还看了两本话本,上午又读了一本《史鉴》,大部分的字都晓得如何写了。再加上有上本《阿宝》的遣词造句做根本,行文也顺畅很多。这一回写起来,就比较顺手,涂抹点窜的处所未几,仅仅一个下午,就写了三千来字。
章鸿文跟着杜锦宁进了屋,打量了一下,看到雪洞洞的屋子里只要两张床,另有一桌一椅,目光闪了闪,倒是没说甚么,在屋里独一一张椅子上坐了下来,笑着问杜锦宁道:“一小我闷在家里做甚么呢?”
“呀”地一声,杜锦宁把门翻开了,对章鸿文笑道:“对不住,刚才睡着了,没闻声你的叫声。”
行商之风骚行,那么这篇反应贩子们出海冒险经商的《倒运汉巧遇洞庭红》,既合适社会真相,又满足了男吊丝们“一朝好运,财路滚滚”的胡想,与当代收集小说的一觉醒来获得“金手指”的遭受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且这篇话本的仆人公文若虚原还是个读书人,品德端方,为人风趣诙谐,即便频频不利也仍然悲观向上,是个正能量满满的人。
章鸿文实在听不得牛氏这语气,微微蹙眉道:“亲家祖母,您别如许,我是来找宁哥儿玩的,没啥大事。”
“宁哥儿,宁哥儿在家吗?”到得快傍晚时,门别传来一个声音。
写甚么她都想好了,就写《三言二拍》里的“倒运汉巧遇洞庭红”,这是当初看凌蒙初的《初刻拍案诧异》时最吸引她的一篇短篇小说了。
她恶狠狠地瞪了杜锦宁一眼,叮咛道:“好好接待你章大哥。”回身去了她屋里。
这篇小说,写的是明成化年间一个贩子,名叫文若虚的,最是不利,不管做甚么买卖都亏蚀,人称“倒运汉”。正值悲观丧意之时,有朋友去外洋经商时趁便邀他同去,他也没钱没心机做买卖,开船前便用了一两银子买了几十篓太湖特产洞庭红桔子,筹办在路上给朋友和海员们享用,也算报答他们不收本身船资。
她不是男人,不会插手科举,对于四书五经没有学习的兴趣,她最大的兴趣就是赢利。她最特长的就是莳植,但现在没地步给她种,种了收成也不是她的,唯有写话本了。本来她还感觉没分炊,赢利没用。可看到二十文钱就处理了陈氏两个大困难,她写话本的兴趣又浓烈了。
章鸿文笑了一下,没有说话。满村里谁不晓得杜家二房的老头儿老太太是如何对待杜锦宁这个亲孙子的。牛氏这话,也就哄哄小孩子。
杜锦宁之以是写这篇小说,是因为她在上午看《史鉴》的时候,发明她穿越的这里竟然是一个架空朝代,汗青在宋朝时拐了个弯,没有被灭亡,而是一向昌隆持续至今。宋朝没有灭亡,天然也就不会有元明清。此时国泰民安、经济昌隆、贸易之风骚行;在文学上,持续了唐宋的诗词之道,但话本的生长却略显不敷。
思虑伏贴,杜锦宁便放开纸磨好墨,渐渐写了起来。
请收藏本站:m.kux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