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遗恨千古――清德宗光绪[第1页/共4页]
光绪病身后的庙号为德宗景天子,史称光绪天子。
1)、戊戌变法
新政办法虽未触及封建统治的根本,但是,这些办法代表了新兴资产阶层的好处,为封建固执权势所不容 。清当局中的一些权贵要宦、保守官僚对新政办法阳奉阴违,遁词方命。慈禧太后在光绪天子宣布变法的第五天,就迫使光绪连下三谕,节制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筹办策动政变。
陵寝地点地:河北.易县,清西陵
谥号:景天子
秉承干系:宣宗第七子奕譞的宗子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中国军民抗击英、法、德、俄、美、日、意、奥等国侵犯军结合入侵的战役。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不但在政治、经济、文明上抓紧侵华,并且不竭策划朋分中国。在民族危急日趋加深的环境下,中国北方鼓起了义和团反帝爱国活动。1900年夏,京、津地区义和团的阵容尤其浩大,引发列强惊骇。4月6日,英。法、德、美等国公使结合照会清当局,限令于短期内将义和团“剿除净灭”。5月尾6月初,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八国又借口庇护使馆和租界,连续派军队进入北京、天津,各国兵舰则集结于大沽口外,乘机进犯。帝国主义的侵犯行动,使得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个人对义和团的态度产生窜改,诡计“用拳灭洋”,以保护其统治职位。慈禧任命支撑义和团的端王载漪总理各国事件衙门,并调董福祥部武卫后军入京,共同义和团行动。6月10日,驻天津租界的八国联军2000余人在英国水兵中将西摩带领下,分批乘火车向北京进犯,揭开了八国联军侵华战役的序幕。至1901年9月7日,清当局被迫同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及荷、比、西等11国在北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今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民族危急更加严峻。
陵墓称呼:崇陵
庙号:德宗
登极日期:光绪元月正月二旬日
早在日军占据辽东半岛后,清廷便开端通过交际路子向日本请和。威海卫沦陷后,清廷乞降之心更切,遂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媾和。1895年4月17日,中日两国的和谈代表在日本马关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及《议订专条》三款、《另约》三款、《寝兵展期专条》两款。处于败北职位的清当局向日本补偿军费白银2.3亿两,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等,丧失了大量国度主权。而后,台湾爱国军民停止了抵挡日本占据的艰苦武装斗争。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至1895年,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犯的战役。因战役发作于旧历甲午年,故称甲午战役。
光绪天子(1871-1908),即爱新觉罗.载湉,庙号德宗,年号光绪,醇亲王之子。1874年同治天子驾崩,无嗣,载湉入继为帝,当时年仅4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光绪十三年(1887年)仲春七日起亲政,1908年11月4日俄然猝死。
称帝春秋:4
1、平生小传
2、武功
光绪被囚于瀛台,由慈禧的四名亲信寺人监督着。他或者坐在露台,双手抱膝,愁思哀伤,或者睡在木床上苦思苦想。在寺人的监督比较松弛时,就偷偷地记日记。如许差未几被关押了整整两年。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中国北方发作了以“扶清灭洋”为标语的义和团活动,引发英、俄、法、德、美、日、意、奥匈等八国联军入侵。在八国联军逼近北京时,光绪被慈禧带着流亡西安。临时前,慈禧命总管寺人李莲英硬将珍妃推入东华门内的一口井内。在流亡中慈禧命令剿杀义和团活动。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岁次辛丑,玄月七日,清当局在北京与各国所订立的条约,共十二款,以赔款一项为最重,数量高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为不平等条约中最刻薄的。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一月,光绪又被慈禧带回北京,仍然被囚禁在瀛台。光绪帝没有勇气突破封建伦理思惟的束缚,“天颜戚戚,常若不悦”,表情悲怆,终其平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剧运气。
请收藏本站:m.kux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