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 14 章[第2页/共3页]
宋时先一步晓得了他的意义,就立即打发财人送信归去,让老父抓紧清算宾馆、备办宴席,告诉本地名流才子筹办陪游。这类迎候上官的正式宴习,按例是要叫教坊司伎女婢宴的。不过迎候学台最好要风雅的、会作诗的,他们县里这些伎女只会丝竹、歌舞、蹴鞠,连个驴球都不会打,也就只幸亏核心配个乐、站个群演……
行到县北北高门前,已见到宋大人带着一县举子、生员、有才名的儒士在长亭相迎。方提学观察了一番县内超卓的学子,一一问了经籍,见世人都能引经据典,流利地答上来,便夸了世人几句,叮咛道:“本官不能在武平久留,待会儿便先去县学一观,再渐渐看各地社学。”
院里修得比内里更清幽:倚墙有几竿修竹,轩窗下芭蕉半掩,院西爬一架葫芦藤,碧叶间间杂几点初开的白花。庭中青石铺地,用碎卵石攒出一道蜿蜒小径;道旁两侧贮水缸里养着碗莲,莲下金鲫鱼鳞光时动,说不出的沁心恼人。
馆舍处统统限,宋大人就安排墨客们在天井中饮茶乘凉,只由县里官员们引着方大人和他带来的家人进房。
他欣喜得脸都有些红,连连包管本身要极力作文,跟着方提学进了县学。
武平县学是本朝初县令李牧所建,距今也有百余年,虽经多次补葺,也已不复暮年的光鲜,廊柱色彩已有些褪了。
方提学上前去拿了本文集翻看,端倪伸展,微微点头:“县学不消装成甚么天宫模样,只要能叫门生塌下心读书就够了。”
宋时满口应道:“门生不敢,门生蒙教员取作生员,师恩难报,莫非不思再考乡试、会试,来日龙虎榜中再与先生续师生情?”
这期间的读书人太短长了,看个楹联就能猜出人家身份,跟算命一样准。幸亏他不是个爱拿别人诗词装逼的人,不然分分钟被打脸。
这禀启里用的都是宦海套话,上面写得千篇一概,上官实在也不细看,大抵上用词尊敬、格局不错就行。他刷刷几笔写好,便叫人到街上买了大红禀函、白棉套封,将禀启连同武平县快马送来的土仪装好,上给方学政。
这是明朝陆愚汀的室联,宋时刚穿来时背的旅游论文里有这副对子,刚来到此地,补葺府宾馆时觉着合适就趁便挂上了。不过这个期间春联作者还没出世呢,他也不肯意冒这个名,就含混说:“是门生从外头看来的,却忘了是那里看来,因刚到县里时补葺了一回宾馆,感觉此结合当用在此处,便叫人刻来挂上了。”
府宾馆这几天也重新装点一新,劈面便有假山隔断视野,将本来四方的馆舍衬得盘曲幽深。提学所住的院子上挂着前朝御史题的匾,两旁挂着一对“登堂尽是论文客,入箧从无不法钱”的木刻楹联。
方提学大喜,叹道:“这楹联方是我辈住处该挂的,却不知是谁作的?”
宋县令招手叫人奉上酸奶冰糕,笑道:“也好,白日里太热,门生们都没甚么精力。午膳便由下官等人陪侍,早晨下官安排宴席接待老先生,再叫这些学子来侍宴,到时候大人也可尽意考较他们。”
方提学看了宋时一眼,很有兴味地问:“我觉得你这几年只闭门读书了,却不想还与匠人揣摩这些利民的物事?”
课室前有一列书架,上摆着些经史旧书和门生月考的文集。
方提学不由有些赞叹:“宋令才上任数月,便把黉舍修成如许,实是贤才可贵。现在的府县官员多数只肯在赋税督运上用心,早忘了太·祖当年曾诏令把办黉舍当作第一件大事,岂不是本末倒置了?”
请收藏本站:m.kux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