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第4页/共5页]
周胡氏对三品诰命夫人是咋回事,一时也搞不明白,听女儿如此说,一巴掌拍在脸上哭道:“我娃这一辈子真的只能抱住枕头熬天了然?”
“咱三原县老爷一家是旗人,你看人家那三个蜜斯,一个个长很多俊多威武,一双大脚站得稳走得快,骑马射箭哪个比男人差?我想了,咱周莹为啥不能像县老爷家蜜斯一样,长成个能文能武的女儿呢?让她死去活来享福,我心疼,脚就不缠了。”
当周胡氏看到东大院里的上高低下,无一不是环绕本身女儿转时,本来筹算领女儿回孟店村重打锣鼓另唱戏的设法撤销了。她想,女大不由娘,守寡不守寡由她去吧。
酒保不敢怠慢,忙下楼奉告掌柜说:“楼上一桌客人让咱把最特长的菜往上端,店主你看咋办?”
酒保沏完茶,才说:“叨教上啥菜?”
仆人们齐声答复:“夫人放心,我们会管住本身的舌头。”
“为缠脚若把孩子命要了,缠有啥用?”周胡氏哽咽道,“我娃命重还是缠脚重?”
西安府知府上任后为交友处所名流商贾,借为母亲做寿之名,邀四邻八县十乡头面人物做客西安府衙,周海潮单身前去西安祝寿时,结识了知府和他的家人。
“等菜端上来,你就晓得我天福楼为啥能成为三原城里第一酒楼了。”
“缠脚?”二蜜斯忍不住哈哈大笑,“小脚女人能像我一样骑马射箭,行走如飞吗?周姨,将来周莹小mm长大了,你千万别让她缠脚。不缠脚的女孩学文习武比缠脚女孩要强一百倍,我如果缠了脚,今儿个能骑马过渭河到孟店村来逛?”
周胡氏抹干脸上的泪水,钻进轿车回了孟店村。
“敬的一个老祖宗,吃一样的粮,旗人女人是女人,汉人女人就不是女人?”
就在周海潮踌躇时,周胡氏已抱周莹下炕,把缠脚布往地上一撂说:“我甘愿女儿嫁不出去,也不让她死去活来像我一样,走一步扭半天!”
母女俩抱住哭了一阵,周莹止住眼泪说:“妈往开了想,天塌不下来,我就不信活人能叫尿憋死。”
“是吗?现在晓得也不晚吧!”
“妈尽管放宽解,我又不是傻瓜蛋,晓得尺长寸短。”
“不缠啦!”
“我就不信大脚女人找不到婆家,我问你,西安府知府的二女子是大脚还是小脚?人家的夫婿长得比谁差?”
“这话但是你当妈的说的,将来娃长大,脚大找不上婆家,你可别抱怨别人。”
吃不香睡不稳的周胡氏带着两个弟弟和过继给她的儿子,在吴聘百日祭后到了安吴堡。
周莹双手抱住周海潮的脖子说:“爸,我不缠脚。”
“不龇牙的狗才是真正的好狗。”她信赖故乡这条谚语。
周胡氏的话让周海潮想起第三次见到西安府知府二令媛时的景象:三原县每年正月十五闹元宵,从正月十四到十六的三天里,是一年中最热烈最红火的。在这三天时候里,来自四邻八乡、渭河两岸的老长幼少,把县城挤得水泄不通。同治八年正月十五,那天中午,一行男女拥进三原县城最大的酒家天福楼,酒保见来客不像是渭北人,便上前号召说:“客长,请楼上就坐吧。”那一行男女也不搭话,跟着酒保就上了楼。
酒保这时端着托盘上楼来,把四个凉菜摆好,放好酒壶说:“请先用酒,热菜随后就上。”
请收藏本站:m.kuxso.com